从零开始实现自己的httpd——epoll读写数据的注意事项

Linux中 ”一切皆文件的概念“使得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理解与文件相关的操作。网络编程中遇到的基本函数是 select、epoll、accept、read、write这5个,在阻塞和非阻塞模式下,对他们的调用,尤其是对返回值的判断处理很不同,下面做深入描述

阻塞简单理解就是当程序调用该函数时,在一段时间内函数不返回,进程会挂起,直到某些条件发生,函数返回,进程才能继续之下函数下面的语句。

1、read write
函数原型如下:

1
2
3
4
#include <unistd.h>  
ssize_t read(int filedes, void* buf, size_t nbytes);

ssize_t write(int filedes, const void* buf, size_t nbytes);

其中,read返回实际读取到的字节数。但实际读取的字节很有可能少于指定要读取的字节数nbytes。因此会分为:

  • 返回值大于0。 读取正常,返回实际读取到的字节数
  • 返回值等于0。 读取异常,读取到文件filedes结尾处了。这里逻辑上要理解为read已经读取完数据
  • 返回值小于0(-1)。 读取出错,在处理网络请求时可能是网络异常。着重注意当返回-1,此时errno的值EAGAIN、EWOULLDBLOCK,表示内核对应的读缓冲区为空

而write返回的实际写入字节数正常情况是与制定写入的字节数nbytes相同的,不相等说明写入异常了,着重注意,此时errno的值EAGAIN、EWOULLDBLOCK,表示内核对应的写缓冲区为空。注,EAGAIN等同于EWOULLDBLOCK。

总之,这个错误表示资源暂时不够,可能read时读缓冲区没有数据, 或者write时写缓冲区满了。遇到这种情况,如果是阻塞socket、 read/write就要阻塞掉。而如果是非阻塞socket、 read/write立即返回-1, 同时errno设置为EAGAIN。

所以对于阻塞socket、 read/write返回-1代表网络出错了。但对于非阻塞socket、read/write返回-1不一定网络真的出错了。可能支持缓冲区空或者满,这时应该再试,直到Resource available。

综上,对于非阻塞的socket,正确的读写操作为:

  • 读: 忽略掉errno = EAGAIN的错误,下次继续读;
  • 写:忽略掉errno = EAGAIN的错误,下次继续写。

对于select和epoll的LT模式,这种读写方式是没有问题的。但对于epoll的ET模式,这种方式还有漏洞。

下面来介绍下epoll事件的两种模式LT(水平触发)和ET(边沿触发),根据可以理解为,文件描述符的读写状态发生变化才会触发epoll事件,具体说来如下:二者的差异在于 level-trigger 模式下只要某个 socket 处于 readable/writable 状态,无论什么时候进行 epoll_wait 都会返回该 socket;而 edge-trigger 模式下只有某个 socket 从 unreadable 变为 readable,或从unwritable 变为writable时,epoll_wait 才会返回该 socket。

所以在epoll的ET模式下,正确的读写方式为:

  • 读: 只要可读, 就一直读,直到返回0,或者 errno = EAGAIN
  • 写:只要可写, 就一直写,直到数据发送完,或者 errno = EAGAIN

这里的意思是,对于ET模式,相当于我们要自己重写read和write,使其像”原子操作“一样,保证一次read 或 write能够完整的读完缓冲区的数据或者写完要写入缓冲区的数据。因此,实现为用while包住read和write即可。但是对于select或者LT模式,我们可以只使用一次read和write,因为在主程序中会一直while,而事件再下一次select时还会被获取到。但也可以实现为用while包住read和write。从逻辑上讲,一次性把数据读取完整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int n = 0;    
while(1) {
nread = read(fd, buf + n, BUFSIZ-1);//读时,用户进程指定的接收数据缓冲区大小固定,一般要比数据大
if(nread < 0) {
if(errno == EAGAIN || errno == EWOULDBLOCK) {
continue;
}
else {
break;//or return;
}
}
else if(nread == 0) {
break;//or return. because read the EOF
}
else {
n += nread;
}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
int data_size = strlen(buf);
int n = 0;
while(1) {
nwrite = write(fd, buf + n, data_size);//写时,数据大小一直在变化
if(nwrite < data_size) {
if(errno == EAGAIN || errno == EWOULDBLOCK) {
continue;
}
else {
break;//or return;
}

}
else {
n += nwrite;
data_size -= nwrite;
}
}

正确的accept,accept 要考虑 2 个问题

(1) 阻塞模式 accept 存在的问题

考虑这种情况:TCP连接被客户端夭折,即在服务器调用accept之前,客户端主动发送RST终止连接,导致刚刚建立的连接从就绪队列中移出,如果套接口被设置成阻塞模式,服务器就会一直阻塞在accept调用上,直到其他某个客户建立一个新的连接为止。但是在此期间,服务器单纯地阻塞在accept调用上,就绪队列中的其他描述符都得不到处理。

解决办法是把监听套接口设置为非阻塞,当客户在服务器调用accept之前中止某个连接时,accept调用可以立即返回-1,这时源自Berkeley的实现会在内核中处理该事件,并不会将该事件通知给epool,而其他实现把errno设置为ECONNABORTED或者EPROTO错误,我们应该忽略这两个错误。

(2)ET模式下accept存在的问题

考虑这种情况:多个连接同时到达,服务器的TCP就绪队列瞬间积累多个就绪连接,由于是边缘触发模式,epoll只会通知一次,accept只处理一个连接,导致TCP就绪队列中剩下的连接都得不到处理。

解决办法是用while循环抱住accept调用,处理完TCP就绪队列中的所有连接后再退出循环。如何知道是否处理完就绪队列中的所有连接呢?accept返回-1并且errno设置为EAGAIN就表示所有连接都处理完。

综合以上两种情况,服务器应该使用非阻塞地accept,accept在ET模式下的正确使用方式为:

1
2
3
4
5
6
7
while ((conn_sock = accept(listenfd,(struct sockaddr *) &remote, (size_t *)&addrlen)) > 0) {
handle_client(conn_sock);
}
if (conn_sock == -1) {
if (errno != EAGAIN && errno != ECONNABORTED && errno != EPROTO && errno != EINTR)
perror("accept");
}

一道腾讯后台开发的面试题

使用Linux epoll模型,水平触发模式;当socket可写时,会不停的触发socket可写的事件,如何处理?

一种最普遍的方式:

需要向socket写数据的时候才把socket加入epoll,等待可写事件。
接受到可写事件后,调用write或者send发送数据。
当所有数据都写完后,把socket移出epoll。

这种方式的缺点是,即使发送很少的数据,也要把socket加入epoll,写完后在移出epoll,有一定操作代价。

一种改进的方式:

开始不把socket加入epoll,需要向socket写数据的时候,直接调用write或者send发送数据。如果返回EAGAIN,把socket加入epoll,在epoll的驱动下写数据,全部数据发送完毕后,再移出epoll。

这种方式的优点是:数据不多的时候可以避免epoll的事件处理,提高效率。

文章目录